2013年7月17日 星期三

牟宗三的學思歷程


牟宗三(1909-1995


1    第一階段:直覺的解悟(1927-19351927歲)

l          氾濫浪漫的階段:對共產主義的嘗試與揚棄。在氾漫浪漫的生活情調下摔掉一切虛文的矜持,卻「連帶道德意義本身的禮義廉恥也摔掉了」。(《五十自述》,頁32)所以「那內在的忘我的志氣之錘煉根本就是非道德的。那是道德的影子,那忘我無私的貌似聖人而實非聖人,也只是聖人的影子。這就是神魔混雜的忘我。」(頁33

l          研究漢易與懷悌海(Alfred North Whitehead1861-1947);對宇宙論的欣賞與契會。然而「『生命』一詞,在他的系統中,並不佔有地位。他並不能正視生命,就生命之如其為生命,生命歸其自己,恰當地就之以言道德與宗教。他把生命轉成一個外在的『自然之流轉』,轉成緣起事之過程。他雖亦講創造,亦講動力,亦講潛能,但都亦轉成外在的,物理的,泛宇宙論的,至多是屬於亞里士多德型的,而不是生命的,精神生活的。」(57

l          1935年《從周易方面研究中國之玄學與道德哲學》自印出版 / 是書後以《周易的自然哲學與道德函義》之名,1988年由台北文津出版

l          1932年初謁熊十力,自此從游,深受啓發

2    第二階段:架構思辨(1936-19492841歲)

l          轉入如何為何之架構的思辨

l          從羅素(Bertrand Russell1872-1970)與懷悌海合著的《數學原理》(Principia Mathematica)入手,表現對邏輯的興趣,1940年《邏輯典範》完稿,翌年由香港商務印書館出版 / 書中主張邏輯只是「純理自己之展現」

l          對認識主體的探索,契會康德(Immanuel Kant1724-1804)《純理批判》(Critique of Pure Reason)。19401949,歷時十年,寫成《認識心之批判》,又七年至195657,始由香港友聯出版社印行上下兩冊〔認知心之挺立

l          「我常私自慶幸,我能出入康德的『純理批判』以及羅素與懷悌海合著的『數學原理』。這是西方近世學問中的兩大骨幹。我經過了它們,得以認識人類智力之最高成就,得以窺見他們的廟堂之富。這是順希臘傳統下來的成就。我們的文化生命中沒有這個根。我在本章開頭就說,我們訓練這一套是很費力的。這要動心忍性,困勉以赴。我在蒼茫中,常額首稱慶,上天使我出入其中,得有所窺。藉他們的莊嚴成就與廟堂之富來支持了我這書的分量,烘托了我這書的價值與地位。我之出入其中而抉要鈎玄,當然是哲學的。」(頁80-81/ 書中批評康德「形上的推述」的工作有問題,未有對邏輯概念與體性學概念加以區分;提出知性所自具的形式條件,名曰「格度」;認識心的限度及順其理性的要求以起過其限度,此即為認識心向超越方面的邏輯構造(本體論的與宇宙論的)

l          「這些基本義理脈絡明白了,則對於認識心的本性與作用,亦可進而有更清楚的確定的了解,如此乃漸接上東方儒釋道三教對心所說之一切。由此進入,可開闢出無窮之理境,此為東方智慧之寶藏,為西人所不能及者。然由他們對於認識心之批判之重視與解剖,亦可以補中土學問所缺之一環,而充實之。吾『認識心之批判』,由西方哲學之路數與問題入手,而遙契中土心性之學,這些線索之引發是重要關鍵。」(頁77

l          「世人憧憧不能知也。惟友人君毅兄能知之。吾當時有云:『生我者父母,教我者熊師,知我者君毅兄也』。當時與熊師與君毅兄有許多論學之信件,亦有許多至情流露之信件。惟此為足慰。惟此時所流露之生活之性情,以及吾生命之狀況,當時並不甚了解,即君毅兄之了解亦不及今日之透徹。蓋吾當時惟用心於抽象之思考,尚未至反照此生命病痛之本身。」(頁100

3    第三階段:從客觀的悲情到主觀的悲情(1949-19614153歲)

l          1949年開始撰著《歷史哲學》, 52年完稿,55年由強生出版社印行

l          1959年《道德的理想主義》由東海大學出版

l          1961年《政道與治道》由台北廣文書局出版〔又是年轉往香港大學任教,直迄1968年六十歲始應唐君毅文約,轉至中文大學研究院及新亞書院哲學系任教,又迄197466歲與唐氏同時由中大退休〕

l          客觀的悲情:外王三書 / 文化哲學的反省、新外王思想、三統說、儒學三期發展

l          環繞外王三書所成匕文字,於1970年結集《生命的學問》〔生命的學問

l          主觀的悲情:1956年冬撰寫《五十自述》,次年完稿,然全書印行則是198981歲時

l          同時亦對中國傳統思想作詮釋,如1953年發表〈荀學大略〉,1956年發表〈陸王一系的心性之學〉、〈王龍溪的頓教:先天之學〉、〈劉蕺山的誠意之學〉,1959年亦開始撰作《才性與玄理》

4    第四階段:返本開新(1958-197850歲至70歲)

l          魏晉玄學:1962年東海大學輯印《魏晉玄學》,翌年《才性與玄理》由香港人生出版社印行

l          宋明理學:196869年,《心體與性體》三冊由台北正中書局出版〔道德的形上學

l          1969年,牟偶讀海德格(Martin Heidegger1889-1976)《康德與形上學的問題》(Kant and the Problem of Metaphysics)及《形上學引論》(Introduction to Metaphysics)二書,乃有《智的直覺與中國哲學》之撰寫,兩年後是書由台北商務印行

l          1972年《現象與物自身》完稿,75年由台北學生書局出版〔兩層存有論

l          隋唐佛學:1977年《佛性與般若》兩冊,由台北學生書局出版

l          1979年《從陸象山到劉蕺山》,由台北學生書局出版

5    第五階段:學思圓成(1979-19957187歲)

l          翻譯康德:1982年學生書局出版《康德的道德哲學》;198337月出版《康德純粹理性之批判》;199293年出版《康德判斷力之批判》

l          翻譯維根斯坦(Ludwig Wittgenstein1889-1951)的Tractatus Logico-Philosophicus1987學生書局出版,名為《名理論》

l          1983年學生書局出版《中國哲學十九講》(根據1978年秋冬於台大哲研所演講的錄音整理)〔縱貫系統之圓熟

l          1985年《圓善論》出版〔圓教與圓善

 



參考蔡仁厚:《牟宗三先生學思年譜》。